分析認為,內貿煤炭市場供給恢復進程優于需求端,供需呈現失衡狀態,沿海市場現貨成交清冷,中長協交易成為港口物流活動主要支撐,本期環渤海動力煤綜合價格延續小幅下行。
主產區生產基本恢復,供給增加價格向下承壓。煤炭主產區基本完成了年后復產節奏,整體供應恢復至疫情放開前水平,但受需求端生產恢復節奏緩慢,產地市場詢價表現清冷,站臺發運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部分礦區的生產增量,大型煤炭企業外購價格接連大幅下調,主產區煤炭價格向下承壓,對港口市場價格支撐力度減弱。
進口補充信心增加,內貿煤價下行風險集聚。一方面,國際煤價進入下行通道,煤炭進口存在價格優勢,國內終端進口招標量有所增加;另一方面,首批澳煤即將通關落地,增加了終端利用進口對內貿缺失量進行有效補充的信心,終端內貿采購議價能力大幅提高,內貿煤價下行風險集聚。
用電需求不足,市場看跌情緒升溫。盡管受季節性氣溫波動及水電出力不足等影響,電廠日耗部分時段呈階段性上升態勢,但因疫情全面放開后,基建項目改善弱于預期,工業用電需求回升緩慢,耗煤需求底部支撐不足,終端僅維持剛性采購,北上派船積極性偏低,本周期秦唐滄三港日均錨地船舶數量僅為71艘,而港口庫存創2020年5月份以來的新高,秦唐滄港口庫存已逼近2800萬噸水平,港口蓄水池作用增強,市場看跌情緒不斷升溫。
在國家大力推進擴能增產及加強中長協履約監管的大背景下,內貿煤炭市場價格已回歸至限價區間內,逐步與長協價格縮小差距,基本符合煤炭保供穩價預期。